【交叉学科论坛】韩启德先生武大畅谈学科交叉研究

发布时间:2021-09-20 17:01 阅读:
A A A

9月20日上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先生做客珞珈讲坛第387讲暨sunbet官方网站交叉学科论坛第1讲,带来题为《我对学科交叉研究的几点想法》的学术报告。论坛由sunbet官方网站副校长龚威主持。

图片

韩启德先生从概念、动力、根本、条件、保障、基础六个方面分享了他对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解和思考。

概念: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出发,韩启德先生详细阐释了学科交叉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两个概念。他认为,学科从来没有固定的界线,在相互交叉与融合过程中发展,分与合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。学科的交叉与融合,是基于对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而促成的。一方面,科学进入根本范式突破期;另一方面,国力竞争和我国科技强国的使命与任务,都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。当原来学科无法解决新的重大科学问题时,自然会促成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合作,开展学科交叉研究。学科交叉研究已成为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途径。

发展交叉学科的核心动力,在于以重大创新问题为导向。韩启德先生认为,提出科学问题有三种模式:一是类推,即从已有成果出发,顺从既定范式,最为常见但做出原始创新可能性不大;二是从第一性出发,往往产生重大原始创新,但难度极大;三是从解决重大而困难的实际问题出发,较容易产生原始创新。强大的原始创新动力会促使研究者采用第二、三种模式,往往因此走向学科交叉研究,乃至突破原有学科范式。他指出,是否以重大创新问题为导向,并着力去解决这些问题,是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和最终形成交叉学科的关键。

根本:学科交叉研究的根本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。新的交叉学科真正形成之前,学生的机构归属、培养方式和基本要求仍然不能脱离原有学科。事实证明,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取得成功的,往往是那些在本学科做得最好的学者,或者在本学科领域掌握“一招鲜”技术和方法的学者。只有在真正掌握好本学科的范式的情况下,才可能为原始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,有可能和有资格跨入别的学科领域。

条件:保持精诚合作的良好关系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必要条件。只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,善于分享和相互学习,在交流中打造互通的语言,才能事立功成。韩启德先生强调,正如钱煦教授在合作研究中提出“做6分贡献,要4分所得”的原则,在学科交叉研究合作中要相互谦让,多作贡献,少要所得。另外,也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,提前避免不必要的矛盾,使合作关系更加和谐长久。

保障: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是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保障。韩启德先生强调,要加强政策引导和鼓励,建立专门的、独立的交叉科研机构,并且给予重点扶持。学科交叉研究要处理好虚体和实体的关系,真正做到虚实结合,达到既有推动力又有动员面的良好效果。同时,学科交叉研究需要继续探索有效推动机制和评价体系,例如双聘、兼职制度、适合学科交叉的同行评议制度等,还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和合理的管理体制,例如建立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、打造适合跨学科培养的专门课程、开设独立的学科交叉研究生招生渠道、实行双学科双导师联合培养等。

基础:弘扬科学精神和培育良好学术生态是学科交叉研究的坚实基础。韩启德先生认为,弘扬科学精神,应当“只问是非,不计利害”,提倡科学家的品味,包括好奇心、激情、专注、执着、诚实,遵守科研规范和道德;推崇和而不同、兼容并包的风尚,建立合作交流,平等互利的氛围,一同建立自由、民主的交叉科学文化,培育优良的学科交叉文化和科学文化土壤;活跃各类活动,如跨院系学术论坛、学术年会、国际交流等,并让学术会议回归本源。

3.png

交流互动环节,现场师生踊跃提问。刘经南院士、叶朝辉院士、周翔院士及师生代表与韩启德先生进行交流。韩启德先生就大家提出的交叉学科发展前景、未来研究趋势、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。

主讲人介绍:韩启德先生,中共党员,九三学社成员。中国科学院院士,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,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。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、医学部主任,第十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欧美同学会·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,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,十一至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,十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。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。



最新阅读